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龙头,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结合《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十五”期间,学院在学科结构整合、学科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对学科专业进行整合与凝练,形成了目前的中文、政法与历史、外语、音乐、美术、数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化学与生命科学、管理与资源环境、教育心理学、体育等12个系,设置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7大学科门类。建立了院级重点学科5个,院级科研机构10个。二是加大了学科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外引内培、重点人才工程等措施,使学科队伍在数量和结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截至2005年底,学院专任教师由建院之初的429人增加到634人,高级职称教师由115人增加到261人,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2人增加到199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人,内江市科技拔尖人才7人,内江市学术带头人7人,院级学科带头人4 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人。三是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多项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十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12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5项;教师出版专(编)著47部,教材5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7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4篇,SCI、EI、ISTP收录论文4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2篇,新华文摘摘录1篇,年科研经费从2000年的7.61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82.954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科发展规模小、底子薄、不平衡。学院建立只有五年半的时间,获得学士授予权单位也仅一年半时间,缺乏学科建设的经验。从现有的29个本科专业来看,招生届数超过6届的有12个,超过4届的也只有8个,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特色尚未完全形成。
2、高职称人员虽然逐年增多,但学科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术梯队中缺乏拔尖的优秀人才。
3、学科的科研水平不高、标志性成果少,获得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励的成果缺乏,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偏少。
4、学科平台建设滞后,目前还无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院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还正在筹划之中。
5、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在省内外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方向数量少。
6、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尚需要进一步提高,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途径、方法还需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为目标,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工作思路,本着“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协调发展、目标管理”的原则,继续以院级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提高基础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着力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学科体系和布局,全面提高各学科的发展实力和水平。
三、学科建设目标
1、学科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863”计划的要求,力争“十一五”末使我院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学士比例达到1:5:4,教师队伍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助教比例达到1:4:4:1。
“十一五”末使院级重点学科在每个研究方向上高职称比例达到60%-75%,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能力和水平的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以上。
2、重点学科建设
在现有5个院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按分批建设的原则,再建设5个左右的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到2010年,使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数量达到10个左右,有5个左右的学科达到或接近省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个别学科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并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整体提升学院的学科水平和知名度。
3、学科基地建设
在现有10个院级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到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前,力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实现零的突破;到2010年,使每个院级重点学科都具有院级社科研究机构或院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数量达到3个左右。
4、研究生培养
积极争取2010年之前与省内兄弟院校联办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3个左右,并使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达到一定数量,有一定数量的硕士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科学研究
“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国家哲社项目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加1-2项,省部级项目年均达到5项左右,市厅级项目年均达到30项左右,课题经费到“十一五”末期达到或超过100万;保持学院科研经费投入稳中有升,并按年均10%-20%增加,到2010年科研经费投入达到年均300万元左右;提高科技成果产出水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专著不低于2000篇(部),其中核心期刊论文不低于500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新华文摘收(摘)录,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论文总数不低于30篇;力争“十一五”期间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申请并获取各类专利授权、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咨询服务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
四、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科专业建设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了,学院才有生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在激烈竞争中更上一层楼,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明确专业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学科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切实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为加强学科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专家组成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于科技处。各教学系成立学科建设小组,层层落实学科建设工作。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
要实现学科发展目标,人才是第一要素。学科带头人作为学科建设的组织者,担负着学科梯队、人才培养、制订学科建设规划、促进学科发展等任务,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培养和选拔好学科带头人。同时,创建高水平学科,还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要从政策和制度上加以引导,改变有的学科“散兵游勇”式的状况,充分利用我院多学科优势,通过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形成若干个结构合理、有较好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学术创新团队,并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建设打下基础。
1、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十一五”期间,我院人才引进,要由以数量增长为主向注重引进人才的质量为主转换;要由以硬引进为主转向以软引进为主,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专任教师的引进对象主要以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为主,以引进学科带头人为主;外聘教师主要以在国内外具有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主。逐步把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需求结合起来。
2、建立科研骨干与教学骨干培养并重的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人才工程”的遴选、考核等管理工作,选拔学院第二批、第三批“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启动“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评选,通过政策倾斜,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培养等措施,激励他们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我院在教学、科研上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 。
3、优化环境,完善管理,稳定队伍。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推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院内津贴分配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向重要岗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继续实施教授、博士特殊津贴制度。要通过特殊政策,大力吸引和稳定教授、博士研究生在我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通过提供安家补贴,解决夫妻分居,提供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等措施,使他们能安心工作,施展才华,形成学科群体优势。
“十一五”期间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教学系“定岗、定员、定责”,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和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较为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范围内,实施教师全员聘用管理,并切实依据各岗位的职责强化履职考核和聘后管理。把考核结果和履行岗位责任的状况与教师的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和院内分配切实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发挥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
按照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和硕士点授予权条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BET体育365投注官网院级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和《BET体育365投注官网院级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目标任务考评机制,实行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学科带头人制度,按照“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协调发展、目标管理”的原则,将年度考核与定期评估相结合,对于评估成绩优秀者,加大支持力度;评估基本合格,但存在突出问题的,要限期整顿;评估不合格的,取消其重点学科资格。
挖掘潜力、多渠道筹集经费,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根据学科规划和需求,加大对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实验设备、图书资料、校园网建设等投入力度,确保重点学科基础条件的改善。
(四)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现有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学科方向的凝练,努力形成相对稳定并富有特色与成果的学科研究方向,使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学科基地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载体,是取得一流研究成果的基础。要在学院现有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求,按照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条件,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保证投入与建设的前提下,通过定指标、定项目、定任务、定期限,构筑一批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学科基地,为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搭建技术平台。力争在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前,在原大千艺术研究所的基础上,以内江市打造“大千故里,文化内江”为契机,积极寻求内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共建“张大千研究中心”,并使之建设成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启动院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制定《BET体育365投注官网院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相应评估规则及标准,到2007年院级重点实验室达到5个左右,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2个。
(五)强化科学研究,提升学科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一流的学科必须具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工作思路,不断更新科研管理理念,明确科研导向,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奖励政策上要向高级别、高层次的成果倾斜,在注重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的同时,更注重科研项目的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及专利的授权,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注重成果的原创性,注重研究成果与学科研究方向的集中度,使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
(六)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学科建设中,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一切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方法和管理经验,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完善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进修送培制度,根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校进修学习;二是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参与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等学术活动,为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或提供更多的信息;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院级重点学科与省内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生,鼓励教师申报兄弟院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逐步积累硕士生培养经验,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点奠定基础。四是大力支持各教学系及各学科举办高水平的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学术会议,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